想当年初到英国读书,完全没有了解清楚英国的学制及可以选修的科目。在当时的香港学制,升上中四时,除了成绩优异的同学可在分班时挑选到理科或心仪科目外,其他学生都会被派到文科班。当然当中亦不乏心仪文科的学生,但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被筛选到文科班的,而当时的我亦是其中一员。在不想升上文科班的情况下,我选择了前往英国寄宿学校继续升学。
当年仍然是理科及商科当道的年代。在抵达英国后,我在选科的时候才发现,原来修读 GCSE 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科的!当时的我仍不断询问学校,我真的可以修读我之前从未涉及过的学科吗?学校说,没有问题,你可以选你想读的。我十分高兴,因为我可以选择修读商科,一个我在香港根本没办法选择的学科。尤记得,当时我在香港时是非常想选择文商班的,只是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,而我刚好就与机会擦身而过。在选科的那一刻,我已深深感受两地学制的分别。
GCSE 是英国会考(两年制),相当于当年的香港会考,两者都是公开考试。很多新一代的学生应该都不知道什么是香港会考,因为2011年已是「末代会考」。同时,可能很多学生亦未必有了解过什么是GCSE。GCSE 是英国学制中的首个公开试,学生一般会于 Year 9 的时候开始选科程序,并由 Year 10 开始修读。每位学生都要修读最少 5 个 GCSE 学科,其中英文、数学及科学 (生物学、化学及物理学) 是必修科,一般学生可以在以必修科以外再挑选 2-3 个学科 (部分学校会以其他英文课程取代国际学生的 GCSE 英文,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可先查询)。除此之外,大部分香港学生都会选择报考中文科,为自己再争取多一科好成绩。在取得 GCSE 证书之后,学生就可以升读英国高考课程 (A-level) 或部分基础课程 (Foundation)。
除了 GCSE 外,学生仍可在英国以外的地方考取 IGCSE,即是英国 GCSE 的国际版。课程为期一至两年,认受程度与 GCSE 相等。GCSE 本来是为英国当地的学生而设,而 IGCSE 则是为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而设。以过往的课程来说,部分学生会认为 IGCSE 的课程比 GCSE 的课程困难,原因是因为部分 GCSE 学科的计分方式是混合了 Coursework 及公开试的成绩而成,而 IGCSE 缺少了 Coursework 这一部分,所以学生的成绩完全取决于最后的考试,可说是孤注一掷。然而近年英国政府更改了 GCSE 课程内容,减少了一部分的 Coursework 评估,缩窄了两个课程的差距。因此就现在来说,GCSE 及 IGCSE 最大的分别,是 IGCSE 提供多种非英语语言的课程,常见的有韩语、葡萄牙语、意大利语、日语、拉丁语等。
当时我的学校提供的便是 IGCSE 课程,对国际学生而言会相对较易适应。加上当时入读私立寄宿学校,每班学生的人数较少,每节课与老师及同学的互动亦比较多,学习时相对容易吸收。即使是没有读过的科目,都变得更容易上手。
一开始对于来自中文中学的我来说,要去适应全英语的教学环境是相当困难的。不过,由于在寄宿学校每晚都有 Prep Time (备课时间),所以当时的我每天都会查字典,抄生字。加上我亦遇上了好几个良师,经过他们耐心的教导,数个月后我已经掌握到学习的技巧,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并追上了学习进度。相对于香港的学习环境,我个人认为英国 GCSE 课程比香港会考课程更易于掌握。单单是课堂人数已经有大不同,由于是小班教学,有不明白的地方,老师会鼓励学生即时发问,亦会于课堂上讨论,从不同角度去解释,让国际学生更容易明白及吸收。
另一点就是功课,英国的功课相对比较少。每晚只需要大约一至两个小时就能完成隔天要递交的功课。老师在安排功课时亦会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,让学生有足够时间于课余时完成功课。收到功课后,如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亦可以于课堂上提出,令学生可以在无压力下完成功课。而且不是每一科每天都会有功课的,所以相比起香港,英国学校的功课量确实较为轻松。亦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,每天放学后及周末我都会有时间与朋友参加各种的课外活动,例如球类活动等。保持身心平衡之余,亦可于活动中学习到多种软技能,如团队合作、领导能力、沟通技巧及时间管理等。
如果同学对现时就读的课程存有任何疑惑,觉得 GCSE 或 IGCSE 更适合你的话,不妨联系我们查询。
关于 顾问Johnny
留学英国六年,经历过英港两地会考,以及英国寄宿学校的生活,Johnny 修读衔接课程后毕业于英国大学。从事留学顾问工作超过十年,熟悉英国寄宿学校及两地升学流程,协助过千位学生及家庭寻求升学路向。